2015年9月18日 星期五

投資或交易的回歸均衡與遠離均衡。

交易就是為了賺取價差,那麼價格是什麼,
價格就是買賣雙方互相同意的一種看法
所以交易就是在交易看法。
這很特別嗎?
其實不然
譬如颱風來前菜價會比較ㄍ
這個價格就包含了對於未來颱風來的一種預期。
買賣雙方都有一種看法“未來的價格會比較高”
所以“現在”菜價就提高了。
但菜價會有一個“不含颱風預期”的平均價格
菜有菜農所花費出的成本,有其他的替代品對於消費者來說的一個參考價格
所以當“未來的價格會比較高”這個共識拿掉了之後,價格就會恢復到這個平均價格。
所以這就是一般所謂投資的方式
認為價格總會回歸平均,或者是回到所謂的“均衡狀態”
而另一種方式,則是去尋找價格一直遠離平衡的原動力
所謂的成長型投資者,就是這樣的一個方式
利用成長,來推動本益比與價格本身
而價格上漲本身,將會再次的推動對價格上漲的預期
這也是一種非常主流的交易方式。
所以整體價格的波動,就是這兩種不同的方式在互相的拉扯。
例如發放股利前,季報公佈的時候,營收公佈的時候
回歸均衡的力量,就來得比較強。
其他大部份時候,其實推離價格遠離均衡的力量比較強
而遠離均衡的越大,本身就又脆弱
因為人的想法實際上也有它的波動值
而波動的方向稍微出點差錯,這個遠離均衡就會往相反方向自我加強
也就是所謂泡沫的破裂。
關於遠離均衡的部分,我想要著重一下
因為人的腦子比較不習慣這樣去思考東西。
所以實務上我們要這樣做
就是找大漲或大跌的標的,然後做價格跟隨
這樣似乎過於簡單,除此之外,應該要再考量多一點因素。
所以在遠離均衡的力量之中,回到均衡的力量很小
會是更好的一個選擇。
所以像是索羅斯,Taleb這些厲害的放空大師
他們會選擇一個脆弱的體系
那個脆弱的體系,對於價格的遠離均衡狀態
會造成崩潰,進一步的使得原本要拉回均衡的力量
變成了另外一個讓價格遠離均衡的力量。
就像是一個外匯準備不夠多的積欠外債國
在亞洲金融風暴所發生的狀況。
在投資或交易的過程中,有不同的策略
有些像是密集的一壘安打的概念
而剛剛提的藉由價格波動,進而使體系崩潰
則是一種全壘打的概念。
例如歐元其實就滿脆弱的
過度偏一方的波動
例如現在的貶值,對於入超的國家其實非常辛苦
辛苦到某種程度,他們就會“主動”的想離開歐元
而他們的離開將使歐元更進一步貶值,
而因為每個國家政治上的獨立性
貶值的受益國例如德國不可能無限度的支持入超國
歐元會因歐元的過度波動而崩潰。
另外產油國例如剛果有六成gdp來自石油
外債比例也高,這也很脆若
不過這些邊緣國家會出現的是缺乏投資工具
或許歐元是個應該好好的考慮以及長期追蹤的交易標的。
最後投資與交易在介入初期是應該要好好的分清楚的
不然參與者常常不知道自己在幹啥
而最後其實也是可以混為一談的
我們以最知名的投資人巴菲特來說
他也不是不賣股票
他說會在股價高估的時候賣股票
所以他基本上是用回到均衡的方式做投資
用所得到的股利來支撐投資股價不均衡且低迷的期間
而當股價因為種種因素高到不均衡
他又賣掉,這也是一種交易
了解自己在幹麻,講投資或交易沒有什麼大意義了。

----
文章主要是表達一種思考方式與判斷方法
不是投資建議,也不是投資參考
投資永遠都要自行做出決定。
然後背負全部的責任與獲利。


2015年9月16日 星期三

投資應該學習的學科

我認為投資最重要學習的學科是哲學與歷史
哲學是學一種思考的方式與視角
歷史是代替我們實際存在的時間,讓我們可以形成驗證
對真實所形成的看法或視角。
另外一個算是輔助的學科則是心理學
因為歷史的形成是人所造成的
而人甚至是自己,受人的影響很大。

2015年9月15日 星期二

一些大勢的分析

隨著美國嬰兒潮,開始了以美國大消費為主的經濟年代。全球經濟等於都綁在美國這輛大車上,
但隨著嬰兒潮世代脫離了消費高峰,美國消費力道確定會減弱
唯一不確定的時間。
全球經濟將因此脫離過去40年的軌道
產生嚴重的蕭條。
然而唯一能避免的一個可能性
是另一個消失大國的崛起。
中國曾經有這個機會,但一胎化將使得人口紅利在近年突然消失。
回顧美國為何能成為消費大國
同時滿足了多項嚴苛的條件。
富裕的所得,強勢的貨幣,健全的金融與人口分布
目前世界沒看到有國家有能力取代
所以這40年美國消費拉動的年代終止。
好的話來一次大蕭條,新希望在費墟中重生。
對個人來說應對方式就是空頭初期放空,中間買公債
中後期找代表新希望的公司長期投資。
壞的是中國也進入人口低潮
美國,中國有意無意會以外部的衝突釋放國內的經濟壓力
尤其是中國,在這寡頭政治下劍走偏鋒不會讓人經訝
再來一次大戰是最令人害怕的未來
而原子彈更讓戰爭的後果無法想象
第二次世界大戰追求的無條件投降
讓人不敢相信戰爭的理性成份。
希望不會有這麼一天,要怎麼應對都不知道。


2015年9月1日 星期二

0901 關於逆價差的含義

期現貨的逆價差還滿大的,
原因可能是市場參與者都滿偏空的
也可能是現股保險用。
但市場參與者滿偏空的這件事,其實需要更仔細地說
也就是期貨的參與者比現貨的參與者偏空
說真的這滿有趣的,
或許這也是真的狀況
然而我想到的是其實一個市場基本上就兩種看法
看多,看跌(不漲不跌對盤勢影響不大,略過)
以這樣的看跌的參與者
會加空我同意
但是力度加大到讓逆價差擴大,我覺得不太合理。
而8/24到現在股市是漲的,但實際上逆價差是擴大的
看多的人也有,但瘋狂去買現股以至於逆價差擴大?
我覺得也不大合理。
唯一合理的一個想法就是避險
一件前提知道一件事,跟去做一件事,在時間點上是有落差的。
我認為市場對於景氣不好,態度偏空是有共識的
但持股卻不好這麼快出清。
當然一部分的持股有趁著這個反彈出去
但很顯然的,只有一部分
而更大的一部分則是還握著持股,等待更好時機
但他又看空
那該怎麼辦?
他用期權避險這個現股部位。
所以我認為逆價差的含義是概念上偏空
與操作上偏空的差異。
而實際上除了反彈會出股票
急跌也可以讓人出股票
而急跌出的通常比反彈多
在一些反彈後的往下調整中
這些心態偏空,但仍握有現股的人
將是後續造成指數下跌的主要力量
而以目前逆價差看,這樣的參與者確實不少。

----
文章主要是表達一種思考方式與判斷方法
不是投資建議,也不是投資參考
投資永遠都要自行做出決定。
然後背負全部的責任與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