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9日 星期三

設定成長上限的意義

最近看John Collins的 Great by choice
裡面提到Stryker公司
他們幫自己設定了20%的成長目標,聽起來好像沒什麼特別的。
但重點是在景氣好,別的同業成長40~50%的時後
Stryker依然只要成長20%。
我認為這背後的洞見是景氣循環以及生命週期。
在好景氣的時後,當然每一家公司都能快速成長
但重點是隨之而來的景氣下滑,
當你沒有設定成長上限的時候,
你容易會讓公司擴的太大,



有可能是設備也有可能是人員,
甚至是上下游的供應鏈,
你可能擴了太多的供應來源以及客戶,以至於沒法管理。
而太快速的擴張,
也讓人員缺乏訓練,而當景氣下滑的時後又要裁員。
當營運常常大起大落的時後,公司的資源運用就容易沒有效率。
不是說當遇到景氣不好的時後
這種成長“有節制”的公司就能維持一樣的成長
但至少他受景氣衝擊不會那麼嚴重。
從客戶的層面,因為當景氣好,他保留成長力道
所以他留下的應該都是較有競爭力的客戶。
因為景氣好的時候,他依然維持同樣的擴張速度
因此人員訓練的較好,在景氣下滑的時後較有競爭力。
因為景氣好的時候,他依然維持可管理的擴張速度
所以下滑的時後可以第一時間警覺到,做最好的處理。
以上是較為短線的影響
長線來看,你的供應鏈會比較喜歡跟你做生意,因為穩定
你的客戶喜歡跟你接洽,因為穩定,
他知道即使景氣好你仍然會給予他需要的量
因為你不盲目追求擴張。
銀行也比較喜歡這樣的財務數據
所以限制短期成長反而成為最好的長期成長策略
只不過中間的推論是迂迴的
因為限制成長,才能更好的打好根基
才能避免資源太大膨脹,而營運在最適規模
因此才會讓限制短期成長成為最佳的長期成長策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各位留言
能與大家交流是我的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