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30日 星期三

為甚麼選擇現金股利高的公司

假設一個最極端的狀況
一家公司每年有增長,但又不用跟股東拿錢
於是它每年配發的現金股東就可以在拿去投資。
而如果再投資的報酬率很高的話,就可以提升投資這種公司的報酬率。
假設一家公司每年賺1元,你用10元的價格購買,他的報酬率並不是10%。
因為你拿到了現金股利會再去投資
這樣10年後,整體的收入會是23元
假設還以10元賣出,10年10元變為33元的複合報酬率是12.3%。
假設這家公司還有增長,假設一年增長8%
10年後每年賺2元
一樣用10倍的本益比賣出,這樣投資這個公司的報酬率就到達17.4%。
花了10年獲利翻一倍並不少見,而股東權益報酬率
16%的話,就可以在每年將獲利的一半拿去再投資,就可以達到,
更不用提營業現金流入高於稅後淨利的公司。

假設這家公司變小氣,他分出的現金只有獲利的一半
他的股東權益報酬率20%,它一年他的成長會是10%
這樣的公司複合報酬率是14.6%
然而假如這家公司的股東權益報酬率只有10%
一年成長5%
這樣的複合報酬率是11%。
也就是說如果一家公司的股東權益報酬率不夠高
還不如將錢發回來給股東使用
以同樣一個例子,股東權益報酬率要到14%,纔會跟完全不投資的報酬率相同。

然而或許又會問,為甚麼現金拿去再投資的報酬率可以這麼高
但如果你每一個選擇都是選擇有達到這種報酬率的公司不就好了。

而現實生活中,10%的現金報酬率並不多見
但現實生活中,獲利也會波動。
如果一家每年”平均“賺兩元的公司,
他在今年因為一些短期因素只賺一元,那麼他的股價可能會到10元,
而發現金0.5元,報酬率5%。
但到明年他的獲利又回到2元,發現金2元,股價到30元,
因為你在去年10元就買入
你的報酬率是20%,甚至超過10%,
這才是真正的買低,這也是為甚麼會達到高報酬率的原因。








2013年10月16日 星期三

回到未來系列:2001年--台達電

本文起源於一個簡單的問題
如果時間回到2001年,你敢不敢買進台達電的股票病持有至今?
以下是商業週刊在2001年11月的原文:

不過,以往為台灣股市「百元俱樂部會員」的台達,今年的災難還不是只有外資券商的棄守,光是今年下半年,便有三起電源供應器、整流器的回收事件與台達有關。七月中,蘋果電腦(Apple)宣布回收高達五十七萬個Power Book G3筆記型電腦整流器,當時外資法人即宣稱是由台達轉投資公司泰達電所生產。接下來,則是康柏電腦(Compaq)宣布召回一百四十萬個交流電變壓器,也是由台達轉投資公司泰達電所生產。以台達持有泰達電股權達二○.六%估算,外資法人報告預估指出,對台達每股盈餘(EPS)侵蝕度在○.○六元至○.一元間。

2013年10月14日 星期一

為甚麼巴菲特說最佳的持股時間是永遠

如果我們去看1995年天下對於儒鴻的報導,
我們可以看到一家技術能力深耕的公司
一家強調多布種以及交貨速度的公司
這幾點到現在仍然沒有改變
而如果我們在2010年前賣出,
我們就享受不到在這兩三年之間,
因為新興國家對運動習慣增加所帶動的機能布需求增加
也享受不到儒鴻加入布廠投資更加深出貨快,多選擇的優勢。
而這些事情其實非常難預測或評價
但當你持有好公司的時候發生這些美麗的意外可能性就更大
這或許是巴菲特認為好公司即使股價高估也不賣股票的核心思想

停損點與所選擇的投資方式

停損點的設立要依據你用的投資方式。
若是屬於價值投資,就是買在股價低於價值的時候,
因此理論上無停損,因為它最終總會以股利的形式
或股價的形式來反應價值。
這也是為甚麼價值投資往往也被理解為長期投資的原因
然而人會犯錯,資訊也會不對稱,
這就使得停損有其必要來避免錯誤,保留本金。
但價值投資常常也帶有逆勢投資的性質(不然為何股價會大幅低於價值?)
於是買進是常常因股價的慣性虧損的,
即使強如buffett買進wells fargo股價也下跌30%,三年後才回本。
所以把停損設在四成似乎是個不錯的考量,相對於賠光來說。

2013年10月2日 星期三

銀行公司的投資價值

銀行的營運缺點在於受政府管制
因此手上的現金流並不是想拿去投資就能投資,
這也是為甚麼銀行股票的現金股利總是偏低。
然而也是因為有政府管制,
所以銀行可以幾乎沒有成本的接受民眾的存款。
這就是銀行最大的優勢,
也是銀行的價值所在。

2013年9月23日 星期一

手機需要的不是新功能而是新提案

智慧型手機與筆電最大的不同,筆電是工具,智慧型手機是一定要帶出門的必需品。
所謂的工具重點就在於功能與成本,計算要越快,記憶體要越大,


這也使得pc產業是被intel主導,而非pc品牌所主導
因為像是compaq這些pc廠商需要非常依靠零組件來達到成本下降,規格進步的目的。


智慧型手機也是一件工具,但是它不僅僅是工具,還代表個人的品味,是否跟上潮流。
這也是為什麼觸控會流行這麼快的原因之一,因為整隻手機變成平面,外觀美麗許多。
另外手機也代表了一種生活上所需求的滿足。
n.b.作為一種工具,它僅僅是要滿足文書處理,上網,看影片,或者是打電動,這些功能。
所以當我們說一件產品,一個產業的時候,實際上代表著是“它能完成什麼事情”。

智慧型手機可能的生命週期與受惠的公司

新產品之初,
一定來自於重大的發明
發明的或許是實驗室,或許是公司
而通常發明者其實受惠的例子不多
主因是成本太高,所以用的人不多,
而初期能受惠的則是將成本降低到有足夠大的人群可以使用的,
以汽車為例子,這個公司是福特。
第二個受惠的則是可以推出多種樣式可以選擇的
以汽車來講就是通用。
而智慧型手機是一個特別的發明,
他是將網路相關系統完整的整合的手機上
而硬件則是套用過去的pda或手機
所以一開始成本就不會太高。
而接下來的第二個階段,有多種樣式可以選擇
也因為硬體上的難度不高,所以也很快的達到
現在看起來智慧型手機在進行第三個階段
成本降低到可以使幾乎每個人都可以使用
在這當中成本彈性最大的公司
例如華為,三星得益最大。
而第四個階段是甚麼?
有可能如同過去的一些產品,電腦,電視,汽車
性價比為王,通路為王
掌握了性價比跟通路就是冠軍。
三星在電視是如此,toyota在汽車是如此,
如果就這樣下去,三星大概是不折不扣的冠軍。
另一個可能性是手機的再發明,
如果用時間軸看手機的歷史相當的特別
nokia在2g時代重新發明手機
而蘋果在3g時代重新發明手機
主因在於手機的功能局限於他的基礎建設
手機的功能是成熟的,
但是手機賴以溝通的無線技術與投資卻不成熟
不像是汽車,除了非常早期的蒸汽機時代
汽車已經加汽油一百年了。
所以隨這無線通訊的演進,就有些手機廠商會抓住這個機會
推出以這新的基礎架構為核心的應用。

4g對我們的生活改變大嗎?
4g的主要差別不只在下載速度加快,與上傳速度加快
另外一個關鍵在於頻道的增加。
因此我們除了用低頻的藍牙與wifi-direct傳輸
我們可以直接用4g網路的其中高頻道傳輸
速度更快,而且可以就像打電話一樣
我們選擇電話的聯絡人
然後直接在我們之間傳輸檔案
不像是wifi-direct還要進行驗證

另一個角度,
可以把lte視做整合了wifi與3g。
從此以後手機只需要一個發射與接收
lte同時當作近距離的直接聯繫
與遠距離的聯繫
而電話號碼除了進行語音通話
也變成了這個裝置的名字,
而當裝置有了名字,
就可以以此顯示或分享不一樣的內容。


沒有
Pay for identity: Use loosely controlled D2D
technologies to link cellular phone number with
WiFi or Bluetooth identity, which facilitates
D2D connection setup and provides value-added
service through identity management. For example,
the users can start photo or video exchange
through WiFi by dialing phone numbers instead
of searching for the WiFi name;

Pay for QoS and security: Use fully

目前除了facebook,
我們很少上傳東西,主因就是速度太慢
即使是facebook我們上傳也是已照片為主
而有時候這樣還是很慢。
有了4g我們的分享會更為全面
除了影片更多以外,我們還會一個album一個album share.
由於上傳的速度加快
我們可以讓別人的手機顯示我們正在看得東西
達到真正的分享







2013年8月16日 星期五

不是平板讓閱讀器銷售下滑--是facebook

以下是美國BISG四月發表的閱讀裝置調查:

喜歡用平板閱讀的比例44%高過eink閱讀器42%
80%人在家裡使用平板
2/3的人喜歡紙本雜誌勝過平板上閱讀

看了以上調查會有一個疑問
究竟為甚麼平板閱讀的比例勝過EINK閱讀器
既然是在家裡用,平板的多工優勢就沒有了

元太2Q13



> 元太上半年的營收84億,這與去年同期相當,但內容卻不同,電子書的比例高,因結束不具競爭力的hydis面板製造改以授權,研發為主,毛利從去年的負五千萬變為4.6億,但營收還是太低,費用22億,仍是營業虧損。
> 第二季認列一次性hydis損失六億,帶動第二季eps-0.9較第一季-0.4差很多。
另外hydis的授權收入四億創新高。 
> 元太說下半年有機會賺錢。媒體報導說法人說第三季賺60億轉盈,去年營收75億但若考量hydis停產內容差不多。

> 我自己覺得下半年跟去年差不多,倒是電子書目前銷售量接近高點的一半,美元更是只有三成,這符合我自己估的衰退程度,而且電子閱讀器銷售也連續兩年持平。因此平板所造成的影響調整告一段落。未來隨著銷售區域的增加與電子書的普及穩穩增加。

2013年6月14日 星期五

我在投資元太犯的錯誤

按照DAVIS NEW YORK VENTURE 基金所說,
投資的錯誤不是發生在股價下跌,
而是在你高估內在價值的時候。
在投資元太的時後,
我原先是認為電子閱讀器是持續成長的,
但實際狀況是在2012年電子閱讀器是衰退的。
以IDC的資料看是衰退30%。

所以元太的內在價值當然有受影響,
除了2012年虧損以外,
在這一兩年也沒有明顯的成長動能,
這些都會降低內在價值的評估。

然而長久下來給足夠的時間,
我認為e-ink所提供的閱讀體驗仍然超越平板
因此閱讀器能夠在非美國的市場開展。
實際上我們可以看到kobo的銷售數字依然很亮眼
2012年的銷售量成長兩倍
1Q13它的電子閱讀器銷售量仍然年增130%,
而kobo主要銷售地區在美國以外。
只是美國的母數太大,非美地區的成長無法抵消美國的下降。

所以這一兩年可能美國衰退,非美國成長
到兩年之後就可以重回電子閱讀器的成長軌跡

而電子紙仍是非頻繁更新下最好的顯示屏幕
因此別的應用也會逐漸開展
而元太過去累積的技術障礙與成本下降能力
都可以維持電子紙的獨佔地位

所以元太的內在價值以十年累積的獲利來看
可能少了兩年的成長。
以高點前一年的2010年為起始點,累積8年的成長力道
要有17.5%的預期報酬率買進價為24元以下。
目前的股價19元仍低於這個價格。

而如果有多深入探討兩件事實
電子閱讀器僅僅針對小眾市場
第二在非美國的銷售比重過去幾年都未提高
第三不要買在公司的營運成績上升的時後
而下降的時後往前兩點去推敲
就不會犯這個錯誤。







2013年5月29日 星期三

設定成長上限的意義

最近看John Collins的 Great by choice
裡面提到Stryker公司
他們幫自己設定了20%的成長目標,聽起來好像沒什麼特別的。
但重點是在景氣好,別的同業成長40~50%的時後
Stryker依然只要成長20%。
我認為這背後的洞見是景氣循環以及生命週期。
在好景氣的時後,當然每一家公司都能快速成長
但重點是隨之而來的景氣下滑,
當你沒有設定成長上限的時候,
你容易會讓公司擴的太大,

2013年5月16日 星期四

無形的價值

假設有兩家快餐店
賣的都是雞腿飯
一家窗明几淨,燈光良好
一家油油膩膩,灰灰暗暗
是你會選擇哪一家
要我會選擇“看起來”比較乾淨的那一家。
即使是他稍微貴一點。
而這個貴的一點就是這個舒服的價格。

2013年5月13日 星期一

融合型組織的例子以及難以摹仿性


舉兩個例子
貿聯是一家連接線廠商,老闆是台灣人梁華哲,但它的總部並不是在台灣,而是在美國。所以她有美國的貼近客戶優勢,但是它的工廠不在美國而是在深圳,蘇州。這樣的公司正跟梁哲華的經歷一樣,從聯電到美國的cadence到台灣的大連電子(老牌的連接線公司)在美國的子公司。
所以他們有台灣人對於工廠的成本管理,同時總部在美國,創造了一個藍海,有利於業務的拓展。
融合了兩個地區不同的優勢,就是貿聯成功的關鍵。

2013年5月7日 星期二

建商對社會的價值

台北過去經過了近10年的房市多頭,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近年建商的財務數據都既穩定,又漂亮。
但今天我沒有要談這個多頭是否會持續
我想要看的是建商做的工作對社會的附加價值。

2013年5月6日 星期一

成長的極限--利豐與roe的用處。

利豐2012年的獲利下滑50%,長期看壞的人以為他們看對了。
他們說利豐只是個大買辦,毫無附加價值,
因此下滑證明他們是對的。
但不是這樣的。

2013年5月3日 星期五

hTC new one's delay-- a bless in disguise.



Now we really look back, we will find the delay of hTC one is a blessing in disguise. That’s said if hTC one is on time, than it’s one month earlier than S4. Because S4 is so highly expected, the most reasonable for average consumers will wait for S4 arrive then compare with hTC one to decide which to buy. This waiting will cause the initial sales of new one looks poor. It’s not good for the follow-up marketing.

2013年4月3日 星期三

It's time for an E-INK laptop-- at work.

me as a consumer, e-ink laptop would be the most thing that i want.
I sit in front of my laptop 8 hours a day, and most of the time I'm reading.
Whether it's articles or news or stuffs from magazine,
Hence it will do so much good to me, to replace the current LCD which is keeping refresh to a steady and eye-friendly panel.

2013年3月28日 星期四

三星知道消費者不如想像中的聰明


Samsung 已經發表galaxy s4,我想這是一個很好的時間點來分析為何galaxy s3會賣的好,並且從這個分析當中找到一些預測的可能。
galaxy s3

廣告<--> 產品

2013年2月4日 星期一

三星--模仿與創新?

模仿是必要的。
模仿幾乎就是學習的第一個步驟。
所以當有新的事物產生,
我們會以模仿當第一個學習的動作。
學新的舞步,學新的語言,包括--新的產品。
而三星正是一家理解到模仿重要性的公司
因而把這種模仿透過每一次的成功,滲透進入公司的骨子裡頭。

沒有人不會模仿,
問題是通常一次只能選擇一種立場。
三星大概是一家最注重對手動作的公司了,
但當你非常關注對手動作的時後
相對的精力放在新的,未知的創新上自然就少了。

所以重點不在於模仿,
而在於過多的模仿,就像很多東西一樣,太多了就不好了。

不過三星的note 是一個了不起的創新,
因為它發現了在只想帶一樣產品,但同時想擁有手機與平板功能,這一塊未被滿足的領域。
也滿足了消費者用手寫的習慣,
看起來三星的確有變得比較創新了,

但是就跟觀察人一樣,需要更長時間去看看三星是否真的改變了。
而即使三星未來真的變得更創新導向,也更需要時間觀察,
公司開始轉往另一個策略,需要看看他在另一個領域是否一樣有競爭力。
三星在若採快速模仿策略一定有他的一席之地,
但在創新這塊路,卻是還需更多證據佐證,而兩條路要並存,我認為很難很難。
而三星從近期報導他們對於iphone 5的快速反應的廣告
我認為他們還是一家注重對手,比注重創新多的公司。

附註
note創新難度
由於三星有做7吋的平板,而在當時就有許多聲音希望她有通話功能
而一個可以通話的平板,若是要當作手機用勢必要縮小
所以我認為不是一個很困難的發想。
而蘋果當時是一家若覺得這產品很蠢就不會做的廠商。
而當時並沒有另一家平板成功的廠商,
所以成功的平板/電話android廠商,就僅僅只有三星,所以它做出了galaxy note。
而三星的平板為何成功,還是來自於快速模仿這一招,
而為甚麼三星的快速模仿可以效能這麼高
來自於面板,記憶體,以及處理器三種重要零組件的供應,
所以快速模仿才是三星過去一次又一次成功的方式,
當然現在可能是一個轉捩點,但所得到的證據遠不如快速模仿來得充足。










2013年1月21日 星期一

怎麼看平板的定位

平板原先我認為是將筆電的辦公功能拿出來
但事實上消費者的行動展露了更多資訊。
消費者在製造商將鍵盤拿掉之後,自己將鍵盤裝了回去。
(利用保護蓋鍵盤,或外接鍵盤等方式)。
這事實是代表消費者是想用平板打字,或做一些辦公處理的。
事實上筆電經過多年的發展,他的處理器功能已經超過消費者所需要的。

2013年1月2日 星期三

亞馬遜的優秀與評價難度論投資標的的選擇

亞馬遜可能是世界上最特別的企業了
他在線上購物的地位無可撼動,而且還在加深當中
另外亞馬遜幾乎推出任何產品都會熱賣
包括電子書與平板。
他也是唯一一家企業將長期競爭的企業模式寫得清清楚處處,而且普遍投資人都認同
所以才能以今年前三季負0.6元的eps,達到250圓的股價
我想大部份的人都認同亞馬遜的價值
或者更清楚的定義--未來的獲利,遠遠超過現在的財務報表所呈現的。
但是更大的問題是到底是好多少,
這個獲利是在哪時候發生
而這個比較好的獲利又是如何預估的?